时间:2022-08-18 20:15:31 | 浏览:8024
本报记者 李海楠
肩负促进乡村振兴重任的农村公路建设,如今正被赋予“扩投资稳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多重属性,期待大放异彩——而这也将是未来三年农村公路建设的“主旋律”。
8月1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印发《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通过加大公路项目实施力度,持续完善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路网密度,有助于确保基础设施通达度的均衡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其中,通达度的均衡正意味着交通路网密度须持续完善。
根据《方案》,2022年,在力争提前完成农村公路原定年度任务目标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提前实施一批具备条件的“十四五”规划项目,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力争新增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带动约200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同时,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两个“3万公里”、一个“3000座”,共同承载着千亿投资和200万新增就业。贾若祥认为,对于交通网络人均密度仍然较低的农村地区,通过大项目带动,加大补短板投资,不仅能够带动就业和消费的增加,还能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激发大项目自身对投资、就业增收的综合效益同样是农村公路建设期待的政策效果之一。”他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积极吸纳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方面,《方案》提出促进农民群众参与建设、加大农村公路管护岗位开发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部署,其中,再度聚焦“以工代赈”。
《方案》提出,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优先吸纳当地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以及建成以后的维修养护,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在政策支持上,《方案》明确,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村公路项目,符合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
在贾若祥看来,相较于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其他形式而言,以工代赈实施重点工程,不仅更加精准有效,且能够发挥一举多得功用。他说,公路建设作为重大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地区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且采用以工代赈形式,促成重点工程落地,还可以直接带动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近日正式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1)》,南昌市红谷滩区位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88位,为江西省唯一进入榜单的市辖区。投资竞争力是城区实现经济增量发展的支撑,是城区实现竞争力跃升的底座基石,是城区迈向更高质
日前,我市公布2022年市级重点招商项目。今年我市共策划开发203个市级重点招商项目,涉及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和其他产业,总投资2863亿元。中南高科产业园效果图超9成项目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按照“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我市
刘怀英 王健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3月27日,一场“不见面”的“线上”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四川广元利州区举行。与以往推介招商形式不同,活动现场变“面对面”为“屏对屏”,实现了跨区域、跨城市“隔空”洽谈交流。此次通过“云签约”了10个重大产业项目,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 报道员 胡佳音):“惠企政策落地生根,才能充分激发发展活力!”日前,资阳市人社局副局长、市就业局局长伍立新告诉记者,为促进中央关于稳增长、稳市场、保就业“一揽子”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资阳市人社系统精准发力,全力保障经济
竣工项目投资额2亿元以上的民生、基础设施及产业竣工项目,不含安置房项目104国道温州西过境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鹿城段)工程总投资29.23亿元,主线全长约9.8千米,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建成后可缓解温州西部地区